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府尹王侍郎准制拜岳因状嵩高灵胜寄呈三十韵 唐 · 尉迟汾
 押词韵第一部
雄雄天之中,峻极闻维嵩。
作镇盛标格,出云为雨风。
瑞时物不疠,顺泽年多丰。
加高冠四方(白武通云:“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视秩居三公
明朝虔昭报,颁祀岁严恭。
署祝纡御札,诏贤导宸衷。
皇皇三川守,馨德清明躬。
肃徒奉沐,竟夕玉华东。
星汉耿斋户,松泉寒寿宫。
具修谅蠲吉,曙色犹葱曚
端仪大圭立,兴俛声玲珑。
挹瓒桂馥,奏金岩壑空。
灵歆若有荅,彷佛传祝工。
卒事不遑偃,胜奇纷四丛。
朝霞破灵嶂,错落间苍红。
动息形似蚁,玄黄气如笼。
奔倾千万状,群岳安比崇。
日月襟袖捧,人天道路通。
冥搜必殚竭,跻览忘崎穹。
踏翠遍诸刹,趣绵步难终。
浮丘仙袂接,谢公齿穷。
龙潭应下瞰,九曲当骇容(又有九龙潭在寺侧,崇崖对耸,壁立千仞,九曲分蓄,𧯃黑不测)
龙门东豁三台有何踪(《杂道书》云:“自岳庙东二十里至一山,名曰东龙门,其东有三台山,昔汉武东巡过此山,睹三学仙女,遂以为名焉。”)
金象语奚应(《仙经》云:“嵩高大岩下,有佛图音妙,有大金象在中,来语寺僧密公密公时在嵩高寺,寺在脚下,闻之,欣然披林求索。时白雾,昏迷失路,一往看之,即入山水。维睹一麝香,去人三四步,侧足双跳,步步若有所引,良久,回顾去。十步中,忽有燄青色,就视之,得自然天池。”),玉人光想融卢元明嵩山记》:“岳庙画为神像,有一玉人长五寸,玉色甚光润,制作亦佳,莫如早晚所造,盖岳神之像,相传谓明公。山中人悉云:‘尝失之,经旬乃睹。’”)
瑶浆与石髓,清骨宜遭逢(世说嵩山北有大穴,中睹二人围棋,有一杯白饮与堕者饮,气力十倍。棋者问:“愿停否?”堕者云:“不愿。”棋者曰:“从此西行,天井中多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得出,若饥,取井物食之。”堕者如言,可半年,乃出蜀中。问张华曰:“此仙馆丈夫,所饮者玉浆,所食者龙穴石髓。”)
况是降神处,迹惟申甫同。
周翰已洽论,伊衡亦期功。
诚富东山兴,须陟中台庸。
勉促旋騑軨,未可恋云松。
散材事即异,期为卜一峰。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812年3月 中唐 · 李贺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剑飞
草暖云昏万里,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此日阮亭相见辄诵云翎诗不置戏作此贻阮亭并示云翎 清 · 叶方蔼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出处:读书斋偶存稿卷三
先生二十年称诗,齐鲁诸儒皆受学。
迩来声教益广被,渐合西东并南朔
海内词人纷牛毛,一一低首奉绳削。
朝朱暮墨不停手,点勘都是时贤作。
金钟大镛音并奏,豫章邓林枝交错。
吾但崛彊未下拜,自顾门庭太萧索。
梁溪马生好年少,后来之秀才卓荦。
与吾谈诗颇称久,风义周旋宛如昨。
今年上书复报罢,可怜有目俱同矐。
虽然榜中失此士,却喜吾得私褚橐。
匹夫被褐非有罪,怀璧未免中心怍。
常恐大力负而趋,果然还被先生攫。
区区一士何轻重,看女绝胜得官乐。
朅来向客盛夸诩,独自把卷细咀嚼。
先生门下富才彦,生今一旦折其角。
吾诗茧弱意凡近,不中英俊作准格。
如生瑰玮诚异宝,大圭合付玉人琢。
只愁藉生欲待老,失去怀抱数日恶。
先生诗体世争尚,人称济南王氏脚。
生也当仁幸毋让,他年衣钵洵可托。
有所闻时定告吾,勿如颜苦孔之卓。
阮亭入都久不相见悲喜交集即事四首 其四 清 · 叶方蔼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读书斋偶存稿卷三
古人重进德,尤贵得师资。
丽泽系大易,伐木𢋫风诗。
求友于今世,岌岌其难之。
宗国无君子,子贱焉取斯。
翼翼魏先生,言行称人师。
齐心对屋漏,俨与九宾期。
吾愧私淑久,悔吝犹日滋。
君为某曹郎,昏旦得相随。
江汉黄鹄卵,抱之须鲁鸡。
大圭费雕琢,良工堪砻治。
莫前美莫彰,莫后传莫知。
两贤如继起,千载此一时。
澧州药山惟俨大师碑铭 唐 · 唐伸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上嗣位明年。澧阳郡药山释氏大师。以十二月六日终于修心之所。后八岁。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为从母兄也。尝参径山。得其心要。自兴善宽敬示灭之后。四方从道之人。将质疑传妙。罔不诣崇敬者。尝谓曰。吾道之明于药山。犹尔教之阐于洙泗。智炬虽灭。法雷犹响。岂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没哉。惟大师南康信丰县。自为儿童时。未尝处偫子戏弄之中。往往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禅师。乃落发服缁。执礼以事。大历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师。释礼矩仪。动如宿习。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静。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是时南岳有迁。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质。岂俟磨砻。照乘之珍。难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闻四方学徒。至于指心传要。众所不能达者。师必默识悬解。不违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无。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偫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禘航。无久滞此。由是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因憩药山。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既披榛结庵。才庇趺坐。乡人知者。因赍携饮馔。奔走而往。师曰。吾无德于人。吾何以劳人乎哉。并谢而不受。乡人跪曰。愿闻日费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数本佐食。一食讫就座。转法华华严涅槃经。昼夜若一。始终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数岁而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至于沃烦正覆。导源成流。有以见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谓其徒曰。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诣矣。吾将有以息矣。灵源自清。混之者相。能灭诸相。是无二色。穷本绝外。尔其悉之。语毕。隐几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后二十日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遵本教也。始师尝以大练布为衣。以竹器为蹻。自薙其发。自具其食。虽门人百数。童侍甚广。未尝易其力。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贵贱迭来。顶谒床下。未尝易其礼。非夫罄万有。契真空。离攀援之病。本性清净乎物表。焉能遗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硕臣重官。归依修礼于师之道。未有及其门阃者。故不列之于篇。铭曰。
一物在中,触境而摇。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实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济,我真自灵。
大包万有,细出无形。
曹溪所传,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见曰明,是谓至精。
出没在我,谁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岩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李贺小传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京兆李长吉集序。
长吉之奇甚尽。
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
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
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
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
每旦日出。
与诸公游。
未尝得题。
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牵合。
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背一古破锦囊。
遇有所得。
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见所书多。
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
研墨謺纸足成之。
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
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
往还京雒
所至或时有著。
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馀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
忽昼见一绯衣人。
驾赤虬。
持一版。
书若太古篆。
或霹雳石文者。
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
歘下榻叩头。
言阿㜷长吉学语时呼太夫人云)老且病。
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
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
不苦也。
长吉独泣。
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
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
如炊五斗许时。
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
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
则天之高邈。
帝之尊严。
亦宜有人物文彩此世者。
何独番番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
不独地上少。
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四年。
位不过奉礼太常中。
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
又岂才而奇者。
帝独重之。
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读张李二生文赠(原校:一本作谢张续李常寄)石先生先生石介也 庆历三年1043年冬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
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曾本校:苏本作如剖珉石 原校:一作如剖众石)得天璞。
大圭虽不假雕瑑(一作镌),但未磨砻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携文编谓新作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一作前)屏却。
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
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一作日)星明错落
辞严意正质非俚(一作高且简)古味虽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一作老佛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
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一作特言)坚由志确。
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
大烹养贤有列(一作味别)鼎,岂久师门共藜藿(原校:一本有先生在鲁鲁皆化,苟用于朝其利博两句,又一本作居,朝作时)
(一作我)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良玉非琢,安得成器。 天圣七年1029年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七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
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切瑳有则,取应用于圆方。
披大礼之遗言,洞先儒之所录。
以谓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贵;
人不因学,道无由而内勖。
故我诱之于人,谕之以玉。
内含其美,虽禀质而可嘉;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
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礼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则非。
禀尔天真,包十德而成质;
制由工巧,参六瑞以凝辉。
然则攻自他山,列乎良璞。
虽曰宝也,不能效于自用;
虽曰坚也,末有成于不琢。
美在中矣,徒内抱于英华;
砻而错诸,始外成于圭角。
岂不以玉者华于国而可重,器者用于人而克安。
规矩殊形于圭璧,短长具制于躬桓。
亦犹在镕者金,必资乎锻砺之设;
从绳者木,遂分乎曲直之端。
且夫人务其师,玉贵其德。
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
质虽至美,不琢则弗成其饰。
稽匪刻匪雕之说,理实异斯;
嘉如切如磋之言,义诚有得。
大圭贵乎尚质,鸣佩取乎扬声,虽效珍而并用,在设谕以非精。
曷若彰教诲而有渐,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东圭,舍规模而安创;
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难明。
向若追琢不加,刻画非备,虽缜密以含彩,在文华而曷视?
扬子以谓玉不雕,则璠玙不作器。
卢溪先生文集序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二
昔人以文章比珠玉,六经言珠玉多矣,然《易》不过《乾》《鼎》之卦,《诗》不过瑱佩、六珈、衡、琚、瑀,《书》不过璿玑、玉衡、蠙珠、璆琳、琅玕、天球而已,《春秋》不过宝玉、龙辅、剥圭、纪瓛、玉鬯、佩蕊而已。
唯《戴纪》《周官》之书,言之为详且悉。
有以璧为贵者,如谷璧,蒲璧、苍璧、圭璧、加璧之类;
有以圭为贵者,如土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青圭、琢圭、珍圭、驵圭、琬圭、琰圭、祼圭、谷圭、端圭、白圭、广圭、大圭之类;
有以玉为贵者,如玉敦、玉齍、玉帛、玉爵、玉几、玉豆、玉兆、玉笄、玉瑱、玉簋、玉璂、玉璅、玉瓒、玉盏、玉斝、玉戚、玉镇之类;
又如服玉、佩玉、祼玉、苍玉、赤玉、白玉、玄玉、瑜玉、嘉玉之类;
有以璋为贵者,赤璋、琢璋、圭璋、牙璋、驵璋、大璋、边璋、中璋之类;
有以璜为贵者,如玄璜、琥璜、大璜、夏后氏之璜之类;
有以多为贵者,如两敦、两圭、四琏、四圭、六瑞、六瑚弁、十有二玉璅、十有二旒之类;
有以瓒为贵者,如玉瓒、璋瓒、圭瓒之类;
有以奇为贵者,如山玄、水苍、瓀玟、衡牙、衡笄、郁鬯、不琢、有邸、璧羡、渠眉之类;
有以大为贵者,如大圭、大璋、大璜之类;
有以长为贵者,如信圭、躬圭、谷圭、边璋七寸,瑑璋、圭璋八寸,桓圭、琬圭、琰圭、璧琮、大璋、中璋九寸,镇圭、祼圭、四圭尺有二寸,土圭尺有五寸,大圭长三尺之类。
又有五德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䚡理自外,可以和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长,知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而不技,洁之方也。
又有十一德焉: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扣之其声清越以长,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呜呼,珠玉之可贵如此,而以文章空言配之,不已誇乎!
卢溪先生明经中科而宦不达,落落与时左,凡忧悲愉快,窘穷喜怒,思慕怨恨,无聊不平,有感于怀,必于诗文发之。
绍兴壬戌秋坐不肯与丑虏和议,且乞斩主议大臣二人,削爵窜岭表,先生送行诗有云:「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疠间」。
人争传诵,至达权臣耳,奏下江西帅司鞫治,久之,窜辰州时绍兴己巳秋七月壬午也。
先生贬八年,会权臣薨,得旨自便。
先生思益苦,语益工,盖如杜子美到夔府后诗,韩退之潮阳归后文也,人得其片言只字,宝藏十革,虽玉府所谓珠盘玉敦,未足为珍。
由是观之,以文章比珠玉,未足过论。
先生隆兴癸未乾道辛卯凡两赐对,对必坐,免拜,玉旨谆谆,问劳款款,退则赐茗、药、束帛不赀,书生之荣至矣。
顷于榻前论先生人物云:「虽老,宰相材也」。
盖用狄梁公张柬之语,上不以为过。
然则上之知先生深矣,倘未死,其见用于时,殆未易量也。
乾道壬辰六月长沙布衣刘君光祖与其弟绍祖寓书安成彭君叔夏,走千馀里抵庐陵,乞为先生集序,固辞弗获,遂书以畀叔夏
先生姓王名庭圭,字民瞻云。
敷文阁直学士、降授左通直郎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庐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胡铨序。
按:《卢溪文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璅藉赋(圭瑞之藉,文藻为饰。)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古灵先生文集》卷二、《历代赋汇》卷九六
器由礼制,饰贵文为。
嘉宝圭之致用,资璅藉以成仪。
绚组交陈,妙极彰施之度;
缕綦错布,光含温润之姿。
圣典遐稽,邦仪顺考。
谓玉器之攸重,欲朝家之永保。
必有藉,以承其瑰异;
必有饰,以加其文藻。
英华挺制,诚资设色之工;
广袤中仪,式蕴非常之宝。
炳作良具,裁成茂规。
诏王人而慎守,饬典瑞以勤司。
莫不昭其文也。
礼以行之,备三采五采之容;
中含瑞信,分一就再就之式。
内掩瑰奇,其或朝有多仪,国陈大事。
君臣分上下之等,圭璧显尊卑之挚。
非璅无以成其饰,非藉不能成其瑞。
木为内干,蔽瑜瑾以光昭;
韦作外衣,焕朱苍而色异。
盖夫国有至宝,时称大圭,倘非加于慎重,诚有患于颠隮。
故我制藻率以为用,表礼文而可稽。
有方有圆,式荐诸侯之瑞;
授宾授介,终高十袭之缇。
若然,则昭备礼容,钦承玉德。
陈藻缋之制,密蔽孚尹之色。
炳然发彩,侔水草以成章;
焕乎有文,异锦琮而著饰。
故得规模焕备,等数咸分。
蕴六玉而中度,昭大彩以成文。
彼武有鞬櫜,但取包戈之用;
使持英荡,徒彰辅节之勋。
曾未若保兹希代之珍,重尔连城之价。
节度以无越,设璅文而是藉。
宜乎自天子达于诸侯,致等威而相亚。
呼鹰台 明 · 区怀瑞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戚柲何须剥大圭,雪中摩厉远提携。
招祈诗罢无人和,日暮呼鹰梦泽西。
代通王制置1169年3月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雪山集》卷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奠坤轴于西维,蔼著金城之誉;
奉云章于北阙,遄归玉笋之班。
停鹢首于江干,望斗标于天末,双鲤惊传于尺素,五云喜近于三台
恭惟某官千载伟人,万夫重望。
大圭不琢,质涵天地之纯;
黄钟为宫,气韫阴阳之正。
文彩步汉唐之上,风流及晋宋之间。
峙冰玉于螭坳,见之属目;
演丝纶于凤闼,闻者动心。
四方于申伯之宣,九命作周官之牧,幅员万里,欢喜一辞。
身留玉垒之偏,声彻剑关之外。
版图尽入,见黄河天上之源;
钲鼓不惊,下滴博云间之戍。
总蜀部才几于再闰,兼武侯仅数于两人,尚韬游刃之馀,未及叩囊之底。
戎行小驻,镇昆崙万国之西;
册拜殊荣,将特进群公之表。
某久沦潮海,绝望盛明,偶叨半之分符,适际介圭之入觐。
紫芝之眉宇,昔尝睹于英资;
望芙蓉之旌旗,今再逢于仙驭。
释褐后以诗代书寄舍弟伟恭 明末 · 黄淳耀
 押阳韵 出处:陶庵全集卷十一
崇祯十六载,南宫开选场。
当春寇未退,计车颇徬徨。
诏用秋八月,广额登俊良。
帝御皇极殿,发策垂天章
揆日唱甲乙,释褐遵典常。
余忝平流进,法得授曹郎
休假未获请,思亲泪滂滂。
今晨南雁飞,数行寄汝旁。
念与汝别时,燂烁侵衣裳。
斯文苏陈辈,鹣蟨互携将。
前登三诏岩,慕彼鸿鹄翔。
既读客城诗,永怀百鍊钢。
帆力疾脱兔,歘忽过维扬
淮水方暴涨,訇哮雷声长。
长年尽股栗,前有覆水航。
河伯丐我命,夺食饥蛟肠。
亭堠孤屹屹,河之水汤汤。
上有团团天,下有古战场
捩舵漕河口,十里一泽梁。
下流若地窖,上流若天仓。
毫发一失势,叩头不可禳。
渐近梁山泺,饥民恶如狼。
进退正惶惑,闻贼破武昌
故相伏剑死,烝黎堕沸汤。
中夜仰天叹,星月无晶光。
我行将安之,鱼烂四海疮。
稍前过任城济阴遥在望。
水木类江表,幽探暂相羊。
传闻寇搪突,独畏孔子堂。
想见丝竹声,鲁壁尚洋洋。
上嘉鲁连,下思马宾王
一死诚倜傥,万言亦琅琅。
陈迹郁连连,清源接幽沧。
大都焚荡后,物色难具详。
入都秋萧骚,疾风捲高冈。
挂壁略见蠍,鸣篱绝无螀。
余病懒终试,谁使强激昂。
友生剧天伦,可惜遽分张。
座主山阴公,风神照岩廊。
清冰绝汁滓,大圭不斲方。
赏我金石韵,协以宫与商。
知我负烈气,勉以桂与姜。
顾余惭曩贤,公乃韩欧阳。
伏睹天子圣,自责如禹汤。
共吺伏四罪,荧惑移灾祥。
临轩徕茂异,皇盼为悦康。
惕息朝士内,曷以赞虞唐。
眠食今粗安,酒釂三四觞。
赤侧渐辞去,借贷聊充囊。
最苦羸马头,蹀蹀尘沙黄。
闭户学罄折,出户旋已忘。
顾惟倔强姿,不耻沟壑僵。
安得弃生平,如彼转粪蜣。
所以公卿门,干谒竟未尝。
馀外顺坎流,不用强论量。
亲前虽奉书,苦语总遮藏。
汝为从容说,慎勿使悯伤。
时方抡史才,储国之梠梁。
争门或迮指,此态岂可当。
我欲拂衣归,赍持一月粮。
旧路不可行,匹马从东方。
吴雪虽苦寒,不敌蓟北霜。
预畜明灯檠,照我髭鬓苍。
一言先语汝,努力学佐王。
黥刖谋补息,如我事已忙。
泚笔再三叹,沾襟涕淋浪。
周礼论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双溪集》卷四、《新安文献志》卷三二
《周官》六典,周公经治之法也。
秦人秉竹简以畀炎火。
汉兴,诸儒传于煨烬之馀,藏于岩穴之间,其书已亡而幸存。
汉既除挟书之律,武帝时六典始出,帝不以为善,作十论、七难以排之,藏于秘府,不立于学官,其书虽存而如亡。
天下之治不可无法,犹之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六典之备也,武帝之志欲驰骛于规矩准绳之外,虽四代之书且以为朴学而弗好,其于《周礼》何有,立论排之宜矣。
东都诸儒知有《周礼》,而其说不同。
以为战国阴谋之书者,何休也;
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者,郑康成也。
六官所掌,纲正而目举,井井有条,而诋之以为战国之阴谋,休谬矣。
康成以为致太平之迹,其说亦未然也。
治法至太平而大备,而所以致太平者不专系于法之详也。
周公辅政,管、蔡流言,不安于朝,而之于东都。
及其《鸱鸮》之诗作、《金縢》之书启,然后成王逆公以归。
既归之后,伐管、蔡,作洛邑,迁殷民。
管蔡既平,殷民既迁,洛邑既成,公则归政成王矣。
当公归政之时,成王莅政之初,淮夷犹未定也,而况公未归政,管、蔡未平,殷民未迁,洛邑未成,虽有六典,安得尽举而行之?
成王即政,巡侯甸,伐淮夷,中外无事,还归在丰,作《周官》之书以戒饬卿士大夫,则周公经制,盖施行于此时。
吾是以知六典之法至太平而后备,非用六典而能致太平也。
夫为治有定法,天下无定时,时异则法异,虽尧舜禹相授一道,法亦不能无损益也。
分画九州,尧之制也,至舜则析而为十有二州。
分命羲、和,尧之制也,至夏则羲、和合为一官。
圣人察人情,观世变,立法经治,虽不可变,亦不可泥古,此周公之意也。
而读《周礼》者至今不能无疑:王畿不可以方千里也,五服不可以分为九服也,三等之国不可斥之以为五等也,井田之制积同为成,积丘为县都,内外不容异制也。
或者见其可疑,则曰《周礼》非周公之全书也,盖汉儒以意易之者多矣。
汉儒之言《周礼》,诚不能无失,然亦不敢遽变其意也。
考之于经,见其可疑,举而归罪于汉儒,岂得为至论哉?
且夫禹之五服,服五百里,各指一面言之,故东西相距而为五千。
周之九服,方五百里,则以其方广言之,东西相距其地亦止于五千,又何斥大封域之有?
梁州之地,职方所无,周公岂不能复先王之故土而治之?
然而不在封域之内者,务广德不务广地可知矣。
言其斥大封域而为九服,考之不详之故也。
周之洛邑,虽曰天地之中,北近大河,东西长而南北狭,不可以规方千里
然温在今之河北,下阳在今之河东,皆畿内地,不以河为限也。
若曰河南,不能规方千里,则商人之都在河北涯,「邦畿千里」,何以见于《商颂》?
则言千里王畿之非实者,亦考之不详之故也。
井田之法,凡九夫为井,皆以成田言之,沟洫道涂不与焉。
内而乡遂,外而县都,其法一也。
然在乡遂则自一井积之,方十里为成,又自一成积之,方百里为同,所以定乡授田之数也。
在家邑则自一井积而为邑,为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所以定公卿之采地也。
郑康成不察内之成同、外之邑都皆自一井积之,见其广狭不同,而以为井田异制。
又为之说曰:「一甸之地旁加一里以为成,一都之地旁加十里而为同」。
康成之误,有以汩经之文,而谓先王井地之制不应内外异法,此又考之不详之过也。
若夫三等之国分为五等,则周公之意盖逆虑世变而求有以制之也。
唐虞之世,天下号为万国,然强则肆,弱则屈,敌则争,于是迭相兼并。
至周之初,宇内不过千八百国,则向之万国,社稷丘墟十七八矣。
周公于是欲分而为五等,自公以下所食之地少,附庸之国多,欲其以大比小,以小事大,庶几可以小大相维。
然必建邦国之时方定其地,初非取先王经制之国,尽从而更张之也。
周公虽定六官之制,亦度时措之宜而行之,盖有定其制而未行者矣,亦有已行之,后世随时而变者矣。
定鼎郏鄏,谓之建国以为民极,然成康未尝都洛,幽王之败,周始东徙,此所谓定其制而未行者。
三等之国分为五等,法虽立而未行,亦此意也。
五刑之罪二千五百,穆王变为祥刑凡三千条。
穆王成王未远也,然不用周公之法。
《吕刑》一书,夫子盖有取焉。
此所谓后世随时而变者也。
若曰徙封数大国,则诸侯尽扰司徒之制,言封国不言徙国,以封为徙,此又考之不详之过也。
虽然,前辈之所疑者吾固推经意而辨之矣。
《周礼》犹有可疑者,先儒盖未之疑也。
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且祀昊天于南至服裘为宜,祀黄帝季夏盛暑之月而亦服裘,可乎?
王󲦤大圭,又执镇圭以朝日。
《考工记》谓之大圭其长三尺,杼上首。
郑康成谓玉方一寸其重一斤,若圭长三尺,设若其博二寸有半,其厚四分,则其重殆三十斤,而王能󲦤之乎?
王乘玉辂,建太常,维者六人,服皆衮冕。
夫衮冕,王与上公之服也,维太常者徒行于车后,乃亦衣龙衮,与王同服,不几于尊卑无辨乎?
太宰六官之长也,其属六十,而内小臣、寺人、九嫔、世妇、女御之职皆与焉。
以天子之正卿,而宦寺宫妾悉为之属,不已亵乎?
天官既有世妇,春官又有世妇,且曰每宫卿二人。
谓之妇,则不得以为卿。
郑康成乃曰如汉有长秋,亦以士人居之。
夫士人为卿,则又不得谓之妇矣。
王后六宫,而天子六卿,若宫有二卿,则卿十有二人,何其数之多耶?
《周礼》一书,今学者所传,康成之训释也,则康成可谓有功于《周礼》矣。
虽然,六官之制度以康成而传,亦以康成而晦。
康成之于经,一则以纬说汩之,一则以臆说汩之,是以周公之典,其意不得不晦也。
周公之典既晦,是以学者不得不疑也。
前辈之所疑者,不揆其僣而释之。
而吾之所疑,则世未有辨之者,后必有能辨之者矣。
故表其说以待来者考正焉。
袁通判(章)挽词 其二 南宋 · 楼钥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盛德不容赞,多言可柰何。
大圭元不琢,古井竟无波。
前辈苦凋谢,后生谁琢磨。
同庚适斋老,托体共山阿。
勾漏山十洞记 其五 玉虚洞 北宋 · 吴元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予寓韬真洞,与道村老农周游遍览,酷爱东南群峰杰出烟林之表,丹崖翠嶂与洞穴相间,晴岚雾霭,变态无穷。
缭绕如城郭,罗列如屏幢,堆垒如囷仓,驰驱如车马。
上而高室者,下而突灶者,浮图而合其尖者,大圭而挫其首者,如指日之戈,如倚天之剑,如囊脱之锥,如垂云之翼,如承露之掌,如威象之齿,如芒星之光,如堂阶之设虡业列羽,如坛壝之俎簋尊登。
竞巧效奇,谲怪百出。
虽公输之巧,不能琢削;
虽龙衍之辨,不能形容也。
每疑其下韬虚孕秀,各有洞府,但不能得其门入耳。
村氓陈访者,颇晓通识时人语言。
予始叩之,不肯吐,久乃曰:「此岂无有,但父老戒我勿以告人耳」。
询其故,则曰:「官客来游,吏卒有追呼之扰。
若缮桥道,备薪火,尚有可为。
其需物品,备饮食,何其甚也!
驱逐捶詈,虽鸡犬不得宁,顾何益于我哉」!
予闻其语而然之,遂止,不复与语。
他日复来,劳以酒食,笑指观旁一峰曰:「此念经窟也。
旧有净行僧讽诵于其上,相去跬步,能可登乎」?
予从之扪萝而上,由空穴数重至其腰,有岩深广二丈,可坐卧,外阚东野,如观画图,循缘跻攀,如旋羚羊之角,如披蜗牛之壳。
久之直彻峰顶而出,凭高遐瞩,去天尺五,令人有飘然凌云,冷然御风之态。
既而复指其下曰:「此观冲洞也」。
复随之从穴而入。
其峰势支分派别,开拓旁午,纡馀屈曲,如列众柱而成室屋。
南北东西,路脉交通。
火光四烛,洞焕太虚。
俯者,仰者,蟠者,飞者,走者,倚者,负者,皆莹如玉,烂如银也。
有潭碧色,或云每枯旱时,云气中蒸,上彻霄汉,如薰炉,如吹甑,雨必立至。
雨止则四风飒然,橐籥而入,盖龙之升降也。
予谓此峰上摩天轮,下控地轴,其中洞然凝结如玉色,而名曰念经窟、观冲洞,皆不雅,辄更其名为玉虚洞云。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其十八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青社分封,前星启燄。
繁弱绥章,厥光莫掩。
容称其德,蓄学之验。
芳誉敷华,大圭无玷。
祭叔父通判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絜斋集》卷二二、《永乐大典》卷一四○五○
昔我先君,与吾叔父,曾无间言。
俱敏于学,好是懿德,厥有本原。
其学维何?
洪河长江,众流所奔。
其德维何?
拱璧大圭,天然粹温。
先君既殁,每见叔父,如亲犹存。
教我诲我,六经百氏,靡不讨论。
叔父之贤,智愚戚疏,谁不敬尊。
典教两州,赞治一邦,名彻帝阍。
年登上寿,好古嗜书,神明不昏。
谓当期颐,永锡难老,福禄便蕃。
如何不造,武陵风月,曾不平分。
位不配德,倏然长往,孰招其魂。
二子早世,克承其家,赖有二孙。
毕力经营,蔚其新阡,董溪之坟。
吉人云亡,行路霣涕,矧某弟昆。
丧我叔父,孰开其明,孰导其源。
追念平昔,警策谆谆,永矢弗谖。
无以报德,惟当勉励,不辱吾门。
輀车首途,幽显永隔,有泪如翻。
呜呼哀哉!
曾原伯大卿 其一 南宋 · 孙应时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世岂无全德,今犹见古人。
大圭非刻画,天醴自清醇。
未说功名地,犹令宇宙春。
苍茫何处觅,丹素岂精神。
明堂庆成五首 其三 南宋 · 任希夷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合宫三岁缛仪收,太室先期肇自周。
玉瓒黄流躬祼鬯,大圭玄冕荐嘉羞。
灵台毕举三千礼,銮路安行十二斿。
导从却归斋殿去,诘朝牡璧对天休。